本站簡介

荒漠化 vs 沙漠化

沙漠化的成因

沙漠化的經過

沙漠化對中國的影響

沙漠化在中國的趨勢

那些措施可以治理沙漠化?

參考資料及相關連結

 

        因為氣候轉變的範圍較廣,固本網站主要就其中一種的氣候轉變──沙漠化。

         本網站除對會就沙漠化的成因作出解釋外,還會以其中一個被沙漠化這種氣候轉變的現象嚴重威脅的國家中國為探究對象,分析中國因沙漠化對生態、人民等所做成的影響。

 

 

 

 

 

 

往上

 

 

        根據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國土資源與高新技術研究中心所發表的一篇文章《荒漠化與沙荒的差異研究》指出荒漠化(Desertification)和沙質荒漠化(Sandy Desertification)是有不同的含意。

甚麼是荒漠化?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指的是包括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在內的種種因素造成的乾旱、半乾旱和乾燥半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如沙漠化、水蝕、土壤次生鹽漬化等的現象。定義為荒漠化的三個基本要點:

1)荒漠化是氣候變化(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2)荒漠化主要發生在生態環境條件脆弱的乾旱、半乾旱與亞濕潤乾旱地區;
3
)荒漠化是全球土地退化過程中的一部分。

荒漠化是當前世界上一個重要的生態環境問題,也是一個突出的地質問題。而荒漠化的標準則是地表被沙層覆蓋的厚度在10厘米以上。

甚麼是沙漠化?

        沙質荒漠化(Sandy Desertification),簡稱沙漠化。

        沙漠化只是荒漠化中的一種類型,是指風力作用下,在非沙漠地區,由於人為活動得誘發而導致沙質地表出現了以風沙活動為標誌的類似沙漠化景觀的土地退化過程(即是以風蝕為主的荒漠化類型)

 

 

 

往上

 

 

 

 

沙漠化的成因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而造成風蝕性土地退化。而近年由人類活動造成的沙漠化問題變得日益嚴重。

自然因素

氣候轉變~

據調查顯示,由於長年的氣候變化、雨水稀少及氣溫上升,最終導致土地變得乾燥而成了沙漠。這樣的沙漠,全是由氣候變化這種大自然的力量而形成的。

物質的侵蝕~

造成沙漠化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鹽類物質的侵蝕而造成的土地惡化,在農業耕作的時候,往往要對作物進行輸水灌溉,如果進行灌溉而不好好排水的話,保含著鹽類的地下水水面就會上升,因而蒸發,使地面堆積大量的鹽分使得土地變得荒瘠。在鹽類大量聚集的土地上作物將不能生長,土地就會明顯地衰退下去,最終導致沙漠化。

人為因素

人類的活動~

        由於人類為了得到更大的土地以作為農業和商業的發展而濫伐林木,令土壤的肥沃度下降、侵蝕增加等因素最終導致沙漠化。還有過度的伐木和放牧,令到樹木和草原迅速消失,泥土失去了天然屏障,被雨水直接沖刷,造成土壤流失。在這種惡性循環之下,降雨量驟減,繼而出現一片沙漠。

 

人口增加~

在人口急劇增長的也是導致沙漠化的原因之一。隨著人口的增加,對土地、蔬菜肉類的需求也會增加。人類為人解決住宿問題而不斷地建設房屋導致木材需求的增加。此外,人口的增加還會導致農田的面積擴大和森林的砍伐,這最終也會導致沙漠化。

 

往上

 

 

 

 

 

 

沙漠化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

第一階段:在乾燥氣候下,土地還未開闢成農地,此時可維持樹和草的生長,這些植物的還有
保護土壤的作用。

第二階段:在較緩的坡地上,樹已經被砍掉,並開墾成農田。於是土壤便暴露在風和水的侵蝕下。

第三階段:緩波上持續種植,地力逐漸消耗到無法種植的地區,就改成牲畜的放牧。且在另一片較高的土地上砍樹、開墾種植。

第四階段:風和水再次作用在高地上,於是牲畜的放牧便移往高坡地。而緩波上則因過度放牧,幾乎長不出草了。

第五階段:土壤流失嚴重,高坡地岩石裸露,緩坡地上沙土蔽天,土地再沒有任何農牧業,只有沙漠。

資料來源:《國民中學地理科補充教材 第二冊》,國立編譯館,民84年。

往上

 

 

 

 

 

 

由於沙漠化在中國迅速發展,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國家之一。因為沙漠化導致沙漠的佔地面積擴大,使全球氣溫上升,許多生態環境和土地 亦因此受到沙漠化威脅。除此之外,沙漠化還會導致沙塵暴惡化,從而膝穸X水源減少的問題。

全球氣溫上升

      因為沙漠化(氣候轉變)導致的水土嚴重流失草原退化加劇,令到森林資源銳減。加上人類過度的伐木,所以使中國許多主要林區的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昔日鬱鬱蔥蔥的林海已一去不復返。全國森林採伐量和消耗量遠遠超過林木生長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絕大多數國營森工企業將面臨無成熟林可采的局面。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態赤字,當代人已經過早過多地消耗了後代人應享用的森林資源。

而森林資源銳減還會導致蒸騰作用減少,也導致空氣中的水分降低,雲量減少。令到許多的陽光射向林地,造成其壞乾旱,溫度升高。

沙漠化除了使溫度升高外,砍伐森林也帶來強風、森林中相對濕度降低和日溫差增大。

再者砍伐植物減少了光合作用,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導致全球變暖。此過程就是「溫室效應」( Greenhouse Effect)

沙塵暴

沙塵暴是一種氣象災害,美國稱為黑風暴;俄羅斯稱為黑風暴,中國古代名為霾,表示塵沙自空而降,造成天昏地暗白天也需點燈的風沙天氣。它的成因是由於北方冷空氣活動頻繁,但降水不多,致使風力較大而地面乾燥,加上中國北方地區植被稀少,大風吹起地面裸露的沙粒,形成了浮塵。

因為人類大量砍伐林木,使防止沙漠化的屏障消失,導致沙漠化日益嚴重和沙塵暴的發生頻率增加。再者沙塵透過強風的輔助下,沙塵暴把沙漠化的面積逐漸擴大。

實例:中國的沙塵暴

        中國每年有四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即是每星期有七十五平方公里的新沙地形成


水源減少

因為高溫(30℃以上)的關係加快了蒸發速度,使大量雨水滲入土地前絰]發掉。而季風風力弱時,空氣中含水量降低,產生的雲量少,導致降雨量低。因為,更多的陽光能直達地表,蒸發量增加。

近年來的氣候反常令黃河源區生態惡化(包括土地退化)。 在2005年10月10日,綠色和平發表了一份題為《黃河源之危》的研究報告,這是由綠色和平委託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撰寫。研究人員發現在這30年間,黃河源區氣溫上升了近一度。溫度持續上升,水資源短缺與沙漠化加劇,直接對黃河流域的經濟、社會和1.2億人民帶來深遠的影響。 報告還指出在氣候暖旱化的趨勢下,近10年來黃河源頭水量已減少了23%。未來的氣候變化,有可能從此令黃河源頭切斷中國「母親河」的血脈。


黃河源區不同土地的退化煩型分佈圖
資料來源:《黃河源之危--氣候變化對黃河源生態環境影響評估》

往上

 

 

 

 

 

 

 

 

麼因素導致持續沙漠化?

因為土地沙漠化是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造成的土地退化,所以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瞭解到自然因素中的降水和風以及人為活動是持續影響中國沙漠化進程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

風是沙漠化形成的最主要動力因素,在土地沙漠化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土壤侵蝕、地表沙化、營養成分損失、風沙災害等情況的出現,其動力就是風。

       除了風外,降水量對沙漠化發展趨勢都有很大的影響。沙漠化地區每年降水量在250450毫米之間。當降水量接近400毫米時,沙漠化出現逆轉,沙漠化土地面積縮小﹔而在降水量小於300毫米的情況下,尤其在這種情況持續出現時,土地沙漠化的進程就會加快。

 

人為活動

人類的不合理開墾、過度放牧等都是影響沙漠化發生發展的最主要因素。而在中國降水量偏少的半幹旱地區,農業活動則多以旱作農業為主。因此,這些地區的開墾就意味著沙漠化的開始。例如內蒙古的商都縣,19世紀80年代全縣沒有農田,也沒有沙漠化土地﹔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耕地面積達到329.2萬畝,使全縣的六分之一土地成為了沙漠化土地,這樣的開墾直接造成約8.98平方公里的土地成沙漠化土地。

草場超載是造成草場退化沙化的主要原因。開墾擠佔了草場,使可供放牧的草場總面積減少,另一方面不斷增多的牲畜頭數使牲畜平均佔有的草場面積也在不斷減少。在以上雙重因素的作用下,單位面積草場的負荷越來越大,導致草場退化最終走向沙漠化。

 

不能阻止的沙漠化面積擴大及逐步向東方推進

      有專家指出,沙漠化的面積還在不斷擴大,沙漠還是不斷向東邊推移。雖然中國一直設法來阻止沙漠化面積的擴大,但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也沒有任何效果。這主要是人類干涉的結果。中國的沙漠化問題很多就出在漢人搞經濟的方法上,在歷史上也都有過。自然只是他的一個工具,他不把自己看做是自然裡面一個很小的一部分,而認為自然只是為他服務。

       再者,環境污染向農村蔓延。鄉鎮企業迅速發展成爲農村工業化的重要方向,以及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經濟結構轉變的仲介。與此同時,也給農村帶來生態環境更大範圍的污染,對農業資源、礦產資源造成更爲嚴重的浪費。1978年以前,農村環境污染主要是化肥、農藥等,1978年以後鄉鎮企業成爲農村主要污染源。

       其實環境是一種特殊資産,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本身就構成經濟損失和財富流失。生態指標惡化已經直接而明顯地影響了現期經濟指標和預期經濟趨勢。
      
       有資料顯示,中國西北部的沙塵暴,現在已經影響到朝鮮半島和日本,甚至遠至太平洋對岸的美國也能感覺得到。


往上
 

 

 

 

 

 

 

 

        隨著氣候不斷轉變,土地沙漠化已變成個日趨嚴重的問題。雖然我們不能阻止這個問題發生或是完全的解決這個問題,但我們卻能實行一些措施去減慢它的惡化速度、令沙漠化受到控制。 ()漠化土地的治理要因地制宜,如乾旱地帶沙質荒漠邊緣的綠洲要建立綠洲為中心的防護體系;在半乾旱農牧交錯區要調整土地利用結構與採取措施相結合。所以這些措施主要是針對沙漠面積擴大、沙塵暴外擴和溫室氣體排放。

加強植被和森林化

當植被蓋度達到 30% 以上時,土壤風蝕就會基本消失。種樹種草治理沙漠化的措施,就是基於控制土壤風蝕的原理提出的。在沙漠化發展嚴重的地區,主要採取把部分已經沙漠化的土地退還為林地和草地的方法,以達到沙漠化土地恢復的目的。

        加上荒漠化土地生態環境較差,在各種措施中都要對草本植物予以足夠重視。因為草本植物對比較惡劣的生態環境有較強的生態適應能力,而且可在短期內獲得較好的結果,產生較高的經濟、生態與社會效益。

實例:豐甯治沙綠化專案

  於2001年至2003年,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五羊-本田摩托車(廣州)有限公司、東風本田汽車發動機有限公司、東風本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共同捐助300萬元人民幣對豐寧縣土城鎮沙化區進行綜合治理,並建設了熱愛生命,關愛自然治沙公益林。這四間公司於20059月中旬聘請了2位林業規劃方面及資源環境方面的專家參與該專案的評估。此次評估主要是對造林數量、造林質量、造林技術措施、資金使用、環境效益以及社會效應等6個方面進行了評估。專家更認為豐甯項目的實施取得了成功,達到了預期效果,起到了帶動示範作用,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以下就是該專案的階段性成果:
 


 

資料來源:廣州本田汽車~"綠樹含春雨,青山護曉煙"

        除了減慢沙漠化的速度外,加強植被和森林化還是減少和制止沙塵暴的主要辦法因為植被(種樹)能扎根,從而穩住移動的沙丘,防止沙塵暴蔓延到其他地方。

實例:綠色長城

       在2001年,中國政府實行了一個叫做綠色長城的計劃,準備在戈壁沙漠的邊緣,種植四千四百八十公里長的防護林帶。這個綠色長城造林計劃將延續七十三年,計劃的第一階段將於今年底結束,第二階段將會持續到2050年。

       綠色長城計劃中的下一個十年,將耗資九百六十二億人民幣。中國林業主管部門的負責人說,國際上的專家對這個計劃第一階段工作的效果評價過低。他還透露,首都北京正在實行一個抗沙漠化的五年計劃,到2005年,北京計劃達到綠化面積百分之二十七,而目前只有百分之十三。預期這個計劃會大大降低北京遭受沙塵暴襲擊的可能。中國當局現在每年向公眾公布一年的保護森林計劃。

資料來源:中國建造綠色長城防風沙(2001),BBC Chinese

使用可再生能源

        因為長年的氣候變化導致土地變得乾燥而做成了沙漠化。然而,氣候變化的主因是因為人類使用會釋出溫室氣體的化石燃料。所以要減慢氣候轉變的速度,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是必要的。

        要解決溫室氣體排量,就是使用一些對環境無害的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等不會釋出溫室氣體的方法。在這眾多可再生資源中,最可行的就是風能了。

為甚麼要選用風能?

因為......

  • 風是用之不竭,源源不絕的免費資源
  • 風能是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而且不存在爭奪天然資源的問題
  • 風能不會釋出溫室(特別是二氧化碳,CO2), 亦不會釋出其他v染物、可吸入懸浮粒子或製造任何有害物質,是一種技術簡單且有助舒緩全球暖化及其他問題(包括氣候轉變所引起的種種問題)

 

為甚麼不選用潮汐能、地熱能或太陽能?

        因為潮汐能和地熱能並不是每個都能使用,例如不能在內陸地區使用潮汐能,也不能在寒冷的地區使用地熱能。

        雖然太陽能是一種在很多地方都可以使用的再生資源,不過它的製造成本卻比風能昂貴。

        再者,即使部分地方風能不足應付整個城市的電力;風能也可以作輔助發電的能量,減少使用非再生資源。

實例:我國西部地區積極利用風能發電
 
      甘肅省玉門市境內的一座新建設的風力發電場正在運轉(2005年10月13日攝)。這個風電場目前已經有76台風力發電機投入運營,全部完工后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0萬千瓦。

       我國西部地區有著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開始進行較大規模的風力發電場建設。目前,在甘肅等風力資源豐富的省份,已有多個風力發電場建成使用。
 

資料來源:新華社

 

中國風力發電場的分佈
2004年中國各省的累計風電裝機容量(以裝機容量排名)
No. 名稱 省台數 Prov. WTG 省裝機 Prov. kW
01 內蒙 224 135140
02 遼寧 202 126460
03 新疆 224 113050
04 廣東 177 86390
05 寧夏 65 55250
06 甘肅 74 52200
07 黑龍江 47 36300
08 河北 66 35050
09 浙江 69 34450
10 山東 47 33565
11 吉林 49 30060
12 福建 24 12800
13 海南 19 8755
14 上海 5 4900
全國(除台灣省) 1292 764370

資料來源:中國風能委員會,2004年

        從上表可見,中國大部分風能發電場太多位於有豐富風力資源的西北部。從此可見風力發電在中國是有發展的空間和一定的潛在力。

往上

 

 

 

 

 

 

 

 

 

參考網站~

中國氣象局http://www.cma.gov.cn

BBC Chinese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

中國沙塵暴網http://www.duststorm.com.cn

中國科普博覽http://www.kepu.com.cn/gb/index.html

廣州本田汽車
http://www.cs-honda.com/shownews.asp?id=1147&typename=%B9%E3%B1%BE%B6%AF%CC%AC

Greenpeace Yellow River Source Expedition 2005
http://www.yellowriversource.org/cn.html

綠色和平組織網站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ch/

香港教育城 http://www.hkedcity.net

香港大公報www.takungpao.com

Surewind風能http://www.surewind.org/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http://www.ipcc.ch

新華社http://www.xinhua.org/

參考書目/文獻~

弗雷德•皮爾斯(2002):《全球變暖》,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曹彙、陳建平、王功文、呂鵬、劉小霞、曾敏(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國土資源與高新技術研究中心)2006):《荒漠化與沙漠化差異研究》

羅博立 R.B. Bunnett、馬承涵 Bryan Massingham(2000):《新地理4B》,香港,文達出版(香港)有限公司

Working Group I of the IPCC ( 2007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Paris, IPCC

往上

 

 

 

 

 

 

 

水土嚴重流失:建國初期,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爲116萬平方公里。據1992年衛星遙感測算,中國水土流失面積爲179.4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國土面積的18.7%。中國水土流失特別嚴重的地區(從北到南)主要有:西遼河上游,黃土高原地區,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橫斷山脈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區。

    

往上

 

 

 

 

 

 

 

 

        草原退化:草地退化是草地生態系統在其演化過程中,其結構特徵和能流與物質迴圈等功能過程的惡化,即生物群落(植物、動物、微生物群落)及其賴以生存環境的惡化。它既包括的退化,也包括的退化。它不僅反映在構成草地生態系統的非生物因素上,也反映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三個生物組成上。我國有60億畝不同類型的草地,其中90%以上處於不同程度退化之中。20世紀的70年代,草場面積退化率爲15%80年代中期已達30%以上。全國草原退化面積達10億畝,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萬畝退化速度在擴大。由於草原退化,牧畜過載,牧草産量持續下降。草地退化已是影響我國草地生態功能發揮,生產力提高的重要限制因素。

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