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轉變

 

現時地球正面對著「溫室效應」這個氣候問題。由這個網站告訴你有關溫室效應的特質及影響。

 
 

  「溫室效應」是地球的大氣層上的一種物理特性。假若沒有大氣層,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不會是現時的15℃,而是-18℃。這溫度上的差別是由溫室氣體所引致,這些溫室氣體吸收了紅外線輻射而影響到地球整體的能量平衡。在現況中,地面和大氣層吸收了太陽輻射後能平衡於釋放紅外線輻射到太空外。但受到溫室氣體的影響,大氣層吸收紅外線輻射的份量多於它釋放到太空外,這使地球表面溫度上升,此過程稱為「天然的溫室效應」。但人類活動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例如:工廠釋放的廢氣),讓更多紅外線輻射被折返到地面上,加強了「溫室效應」的作用。

 

溫室氣體種類

溫室氣體佔大氣層不足1%。其總濃度需視乎各「源」和「匯」的平衡結果。「源」是指某些化學或物理過程使到溫室氣體濃度增加,相反「匯」是令其減少。人類的活動可直接影響各種溫室氣體的「源」和「匯」而因此改變了其濃度。

大氣層中主要的溫室氣體有:

  • 二氧化碳(CO2)

  • 甲烷(CH4)

  • 一氧化二氮(N2O)

  • 氯氟碳化合物(CFCs),及

  • 臭氧(O3)。

大氣層中的水氣(H2O)雖然是 「天然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但普遍認為它 的成份並不直接受人類活動所影響。

 

「溫室效應」增強後的影響

 

i) 氣候轉變:全球變暖

  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會減少紅外線輻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氣候因此需要轉變來使吸取和釋放輻射的份量達至新的平衡。這轉變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氣低層變暖,因為這樣可以將過剩的輻射排出。雖然如此,地球表面溫度的少許上升可能會引發其他的變動,例如:大氣層雲量及環流的轉變。當中某些轉變可使地面變暖加劇(正反饋),某些則可令變暖過 程減慢(負反饋)。

  利用複雜的氣候模式,「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第三份評估報告估計全球的地面平均氣溫會在2100年上升1.4至5.8度。這預計已考慮到大氣層中懸浮粒子傾於對地球氣候降溫的效應與及海洋吸收熱能的作用(海洋有較大的熱容量)。但是,還有很多未確定的因素會影響這推算結果,例如:未來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預計、對氣候轉變的各種反饋過程和海洋吸熱的幅度等等。

 

ii) 海平面升高

  假若「全球變暖」真的發生,有兩種過程會導致海平面升高。

  1. 海水受熱膨脹令水平面上升。

  2. 冰川和格陵蘭及南極洲上的冰塊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

預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間。

 

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i) 經濟的影響

全球有超過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範圍以內,大部份居住在海港附近的城市區域。所以,海平面的顯著上升對沿岸低窪地區及海島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害,例如:加速沿岸沙灘被海水的沖蝕、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遠的內陸地方。

 

ii) 農業的影響

在二氧化碳高濃度的環境下,植物會生長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變暖」的結果可會影響大氣環流,繼而改變全球的雨量分佈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由於未能清楚了解「全球變暖」對各地區性氣候的影響,以致對植物生態所產生的轉變亦未能確定。

 

iii) 海洋生態的影響

沿岸沼澤地區的消失令魚類、貝殼類數量減少。河口水質變鹹,減少了淡水魚的品種數目,相反該地區海洋魚類的品種也可能相對增多。

 

iv) 水循環的影響

全球降雨量可能會增加。但是,地區性降雨量的改變則仍未知。某些地區有更多雨量,但有些地區的雨量可能會減少。此外,溫度的提高會增加水份的蒸發,這對地面上水源的運用帶來壓力。

 
全球暖化的新聞

全球暖化影響深遠 
(明報) 04月 06日 星期五 08:10PM

聯合國有關全球氣候轉變報告指出,全球暖化效應比過去預測要嚴重的多,摧殘人類及地球。

氣候轉變跨國政府委員會今天在布魯塞爾公布了今年第二項報告,嚴厲警告,如果平均氣溫比九零年代的水平升高1.5度,就可能導致地球上三分之一的物種消失。氣候變暖將導致冰川和冰殼融化,超過十億人將因此受到用水短缺的威脅,而靠近海岸線的地區則可能面臨更多的洪水災害。

早前因為多國政府不滿某些字眼,令報告稍遲了一些時間才公布,經修訂後的報告表示,從非洲及亞洲的飢餓、動植物絕種、到海平面升高,全球暖化正以更快的速度、更深的程度,摧殘人類及地球。

報告又稱,地球因為溫室氣體而改變下雨的分布形態,也會令耗電量增加;引發乾旱、洪水和食水供應不足。其中最貧窮的人最受影響,這是全球的責任。

由此可見,全球暖化已深入地影響我們未的生活.因此,我們很應該為我們的未來著想,作出一些解決的方法,減慢全球暖化惡化的問題.

 

如何減慢問題的惡化

溫室效應是一個可以影響我們未來的大問題。我們怎樣能減慢這個問題的惡化呢?以下是一些改善的方法:

    ★增加物質的回收與循環使用。
    ☆減低能源的使用率。
    ★使用可取代化石燃料的代用能源。
    ☆轉移綠色科技,放棄以犧牲自然環境為手段的經濟發展策略。
    ★保育動植物,建立保育空間與通路。
    ☆加強相關的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為制訂政策的基礎。
    ★加強環境教育,推廣到各年齡階層,以形成可持續的經營共識。
    ☆每個人有環保意識(小至少用一個塑膠袋,大至投票選舉),投資理財,制定政策,隨時以環境為重。

 
 

資料來源:

香港天文台:http://www.hko.gov.hk/wxinfo/climat/greenhs/c_grnhse.htm

Yahoo新聞 :http://hk.news.yahoo.com/070406/12/252es.html

 

 

Produced by Lo Yuen Yan@M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