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隱形布

 
俄羅斯科學家加多姆斯基( Oleg Gadomsky )最近聲稱利用金納米粒子製成隱形薄層,就可使物件從肉眼前消失,即令置於其後的物件「消失」得無影無蹤,也就是達到了隱形的效果。 

         

隱形技術名為「光學輻射轉化法」( The method of conversion of optical radiation ),裝置是由極微小膠態金粒子製成的納米薄層( Gold Nanoparticles ),能令光線輻射繞過被薄層覆蓋的物件,使物件隱形。原理是基於銳減散射光的概念,人類能看到物體是因為光射到物體上後,物體又反射了光。只要中斷這個過程,人就看不到物體。從一定意義上說是用東西把物體遮蔽了起來。

目前只能令靜止的物件「消失」,加多姆斯基正研究如何將技術應用於移動物件之上。他說:「目前只有靜止的物件能夠隱形,這是由於物件移動時光線的輻射頻率會出現變化。」雖然他的發明現時只停留在微粒層面,但他有信心終可研製出《哈利波特》中的隱形斗篷。他說:「那不會太困難,研製出真正的哈利波特隱形斗篷是可能的。」
 

黃金納米粒子

 
納米粒子具光學特性,包括黃金納米粒子。「黃金」是非常受人喜愛的金屬,姑不論它對於人類生活的價值與影響,黃金色澤本身在金屬材料中就深具代表性。如果將黃金研磨到超微細的程度(納米粉體),這個黃金色澤便完全消失,紅色隨即呈現出來。金納米粒子的「紅」,已經利用在很多方面,例如與生化分子結合而應用於檢測的技術。最被大眾熟知的例子便是提供驗孕片的呈色之用。

         

金納米粒子的紅色,也是量子效應之一例。針對可見光與金納米粒子的「紅」米粒子的相互作用關係來看,當粒徑等於或是大於入射光的波長時,粒子會吸收及散射入射光;但是當粒徑遠小於入射光的波長時,吸收的效應就相對地大多了。我們知道,可見光的波長範圍大約在400nm~700nm,這些波長比金納米粒子的直徑都長,但是金奈納米粒子並不會吸收所有的可見光,它會特別與500nm波長附近的光作用(正確地說,是發生「共振」!),吸收這些光的能量之後,金納米粒子的自由電子雲會因而被極化,隨著光波的頻率震盪。因為吸收了較多的綠光以及藍光,所以分散在水溶液之中的金納米小球會呈現清楚的紅色。

而金納米球對於500nm波長附近的光作用非常強,也就是吸收係數非常高。有趣的是,若是粒子的形狀不同於對稱的球形,例如圓柱形的金奈納粒子,也就是一維金納米粒子,那麼這個共振的頻率會變得非常的不同。科學家發現,只要粒子長短軸長度的比值愈大,或是說粒子的長度愈長,便會吸收較長波長的光。只要能夠操控金奈米粒子的形狀,其所呈現的顏色就會有相當顯著的變化。